服务热线
+86 (028) 84504191
+86 (028) 84504208
特征特性:
生育期130天左右。植株呈塔型,铃卵圆,单铃籽棉重6.7克,衣分41.0%,衣指8.3克,籽指11.8克。经省区试统一鉴定,抗枯萎病,耐黄萎病;抗棉铃虫,高抗红铃虫。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测定(HVICC标准),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.8mm,比强度31.4cN/tex,马克隆值4.9,整齐度85.92%,纺纱均匀性指数156.0。产量表现:
2007-2008年参加四川省棉花区域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籽棉238.62公斤、皮棉95.99公斤、白花皮棉81.51公斤,分别比对照川棉45增产24.51%、17.93%、10.73%。 200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242.29公斤、皮棉94.72公斤、白花皮棉85.18公斤,分别比对照川棉45增产20.34%、14.91%和16.43%。栽培要点:
①密度:RH26植株较高大,长势旺,后劲强,生产上以适当稀植较为适宜,每亩1600-2000株;丘陵岗地、中下等地力地块,每亩1800-2200株。②施肥:注意N、P、K配合。亩施纯氮量17-20公斤,底肥占50%,花肥占40%,保桃肥占10%;亩施纯磷(PO)12-18公斤,底肥占60%,花肥占40%;亩施纯钾(KO)17-20公斤,底肥占60%,花肥占40%。③病虫害防治:前期注意防治红蜘2 蛛和蚜虫,后期注意防治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,根据田间棉、红铃虫发生情况决定农药防治时间,一般当百株卵量达50粒,或百株幼虫量达5头时,及时用药剂防治。